●碳膜電阻器。引線斷裂、基體缺陷、膜層均勻性差、膜層刻槽缺陷、膜材料與引線端接觸不良、膜與基體污染等。
●金屬膜電阻器。電阻膜不均勻、電阻膜破裂、引線不牢、電阻膜分解、銀遷移、電阻膜氧化物還原、靜電荷作用、引線斷裂、電暈放電等。
●線繞電阻器。接觸不良、電流腐蝕、引線不牢、線材絕緣不好、焊點熔解等。
●可變電阻器。接觸不良、焊接不良、接觸**破裂或引線脫落、雜質污染、環(huán)氧膠不好、軸傾斜等。
電阻容易產生變質和開路故障。電阻變質后往往是阻值變大的漂移。電阻一般不進行修理,而直接更換新電阻。線繞電阻當電阻絲燒斷時,某些情況下可將燒斷處理重新焊接后使用。
電阻變質多是由于散熱不良,過分潮濕或制造時產生缺陷等原因造成的,而燒壞則是因電路不正常,如短路、過載等原因所引起。電阻燒壞常見有兩種現象,一種是電流過大使電阻發(fā)熱引起電阻燒壞,此時電阻表面可見焦糊狀,很易發(fā)現。另一種情況是由于瞬間高壓加到電阻上引起電阻開路或阻值變大,這種情況,電阻表面一般沒有明顯改變,在高壓電路經常可發(fā)現這種故障現象的電阻。
可變電阻器或電位器主要有線繞和非線繞兩種。它們共同的失效模式有:參數漂移、開路、短路、接觸不良、動噪聲大,機械損傷等。但是實際數據表明:實驗室試驗與現場使用之間主要的失效模式差異較大,實驗室故障以參數漂移居多,而現場以接觸不良、開路居多。
電位器接觸不良的故障,在現場使用中普遍存在。如在電信設備中達9 0 % ,在電視機中約占8 7 %,故接觸不良對電位器是致命的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。造成接觸不良的主要原因如下:
●接觸壓力太小、**應力松弛、滑動接點偏離軌道或導電層、機械裝配不當,又或很大的機械負荷(如碰撞、跌落等)導致接觸**變形等。
●導電層或接觸軌道因氧化、污染,而在接觸處形成各種不導電的膜層。
●導電層或電阻合金線磨損或燒毀,致使滑動點接觸不良。
電位器開路失效主要是由局部過熱或機械損傷造成的。例如,電位器的導電層或電阻合金線氧化、腐蝕、污染或者由于工藝不當(如繞線不均勻,導電膜層厚薄不均勻等)所引起的過負荷,產生局部過熱,使電位器燒壞而開路;滑動觸點表面不光滑,接觸壓力又過大,將使繞線嚴重磨損而斷開,導致開路;電位器選擇與使用不當,或電子設備的故障危及電位器,使其處于過負荷或在較大的負荷下工作。這些都將加速電位器的損傷。
檢測流程步驟
溫馨提示: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,更多檢測需求請咨詢客服。